给鲁迅的一封信

时间:2024-05-27 13:08:20
给鲁迅的一封信

给鲁迅的一封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信吧,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写信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鲁迅的一封信,欢迎大家分享。

给鲁迅的一封信1

鲁迅先生:

您好!

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十分感谢您能抽出空来阅读我的来信!前几日,我在网上的录播课上学习了一篇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出自您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中您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位保姆浑身的坏毛病,但就是那一次,她给儿时的您买了一本《山海经》,您开始对她产生敬意,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通过阿长这个千万劳动妇女的形象,您想表达的应该就是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同情和敬仰吧!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正确您的想法?下面我就把阅读您书籍时的一些想法感受写出来给您看看吧!

不知道为什么,您这么多的作品当中,我就特别喜欢您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每次细读的时候,就像在享受一般,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情感。享受着,享受着,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儿时的您啊,趁着大人不注意,一溜烟儿钻进了百草园。您与花虫做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您又常听长妈妈讲故事,从而对传说中的那条赤练蛇留下了阴影;在三味书屋中,有您敬畏的寿镜吾先生,虽然他严厉到让您害怕,可那时您还是一股孩子气,趁着他读书入神之时,在下面做着各种小动作……

您在文章中将自己的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的我也跟儿时的您差不多,不希望整日埋头苦干在书海之中,也不希望每天被父母管束着。进入初中,在这繁忙的生活之中,我还曾认为自己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甚至有时还抽空做着甜甜的童年梦。回忆起童年的那些琐事,我还能哈哈大笑呢!记得那会儿还没搬家的时候,家门前是一块很大的果园,里头有很多果树,夏日果子还没成熟时,我和伙伴们就在茂盛的绿荫下面捉迷藏;当果子熟了,我们就会抢着去摘树上的果实。那会儿的自由可真是令人向往,本以为我们会这样一直无忧无虑下去,到永远。可是,现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搬进了小区,与大自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了,整日被关在这栋大楼里,也是少了许多自由,相信他们也跟我一样,十分向往窗外的蓝天白云吧!其实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跟您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才会如此喜欢您的作品,尤其是这篇回忆童年的。

以上是我读您作品时的一些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很高兴这次能与您一起交流!

此致

敬礼!

  您忠实的读者:xxx

  20xx年3月24日

给鲁迅的一封信2

尊敬的藤野先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想不到我已与您阔别二十多年了,您一切安好吧!

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忘记过您那高大的形象,相反是日益清晰高大了。我永远都忘记不了您在仙台时,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与热心的帮助。其实那时的我就明白,您这样做,小而言之时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了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您是位真正的学者,治学严谨。您无民族偏见公正地对待一个来自“弱国”地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我唯有你这样的先生而骄傲。我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向我父亲似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自从我看到外国人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唤醒爱国主义精神。于是,我最后弃医从文。但是,无论我的路怎样走,我永远都感激您!

祝您

身体健康

给鲁迅的一封信3

敬爱的鲁迅先生:

您好!

最近读了您的《朝花夕拾》,心中大有感触。

您的文笔真是极好的,文章十分优美。这些散文形散神不散——都是在批判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

通过您的文章,我看到了那个黑暗的社会,那个社会真黑暗呀,伸手不见五指。而您的文章就像一束阳光,刺穿这黑暗,照在那些生活在黑暗里的人们的心头。而您,就像是一轮太阳,不断将这些阳光,照向大地,照亮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在每个人的心中,点上一盏明灯。

《朝花夕拾》中还写了不少您童年时的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里面的您简直与我小时候一模一样,都是那样的淘气。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您笔下的那些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鲁迅先生,您可真是一位人民的斗士,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可您在工作时实在太拼命了,那是为什么呢?如果您多休息休息,保护好身体,不就能更长久地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吗?但您这样工作,我也并不是不理解,您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无论您怎么做,只要有利于国家和人民,那就是正确的。

我最近还读了您的《故事新编》,可这些故事表达了什么,我可真是想不出来——是对旧社会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真是想不出来……但这也很正常——毕竟我们是相隔了半个多世纪的人了。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

11月13日

给鲁迅的一封信4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刚刚认识你的时候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你小时候的那份天真的童心,以为真的有长成人的树根,每天拔那颗树的树根,就算真的有长成人的树根,你每天的拔,它也会死的。

第二次遇道你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知道了长妈妈是一个黄胖并且非常注重礼节的人,还可以看出你对书的喜爱,尤其是对山海经的执着,但又没办法去买,曾一度另你厌恶的长妈妈却帮你买到了,你心中对阿长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第三次认识你是在《藤野先生》从中看出你对清国留学生盘着辫子的反感,你便去了仙台,遇见了你敬爱的藤野先生,而匿名姓事件则说明了日本学生嫉妒或者不相信鲁迅先生,也可引申为对华人的蔑视,认为除非是作弊,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就。而鲁迅先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必然委屈,愤怒!但是藤野先生的行动给与了他安慰与鼓励。而看电影事件说明了中国当时的懦弱,接着你便弃医从文了。

目前最后一次认识你是在你的《朝花夕拾》中,《狂人日记》中人吃人,我知道了你所在的那个时代是多莫的残忍,你的哥哥竟然吃人,而你却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明白了你的快乐和悲伤,每天都处在伤痛之中。

至此;希望你下辈子没有忧虑和烦恼。

你的读者;秦晓东

20xx年4月5日

给鲁迅的一封信5

鲁迅先生:……此处隐藏4553个字……族偏见,使您在学生会干事写匿名信向我寻衅时为我解围;您治学态度严谨,是您为我细心地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您以宽大的胸怀、公正的态度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您对我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始终激励着我前进,您的谆谆教诲我时刻铭记在心间。您是令我终生感激的恩师,您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早年我在东京的时候就下定了救国救民的坚定决心,我剪掉了辫子,并用一首诗抒写我的志向:“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如今我一展抱负的时候到了,我决心和我的同志们一起奋力呐喊,推广新文化运动,以寸笔为匕首投枪直刺反动势力的心窝。为了救国救民的光荣使命在黑暗中战斗!尽管有很多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指责我、批评我、攻击我、迫害我,但我身后却有亿万爱国青年和人民大众支持我、拥护我、爱戴我、敬重我,所以我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希望您一定理解我这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您现在过得还好吗?您的学术成果一定很丰硕了吧!

再次向您表示敬意。

弟子周树人敬上

民国十四年十月

给鲁迅的一封信13

亲爱的鲁迅先生:

您好!

自从初一开始接触您的小说,从《社戏》到《故乡》,这么多激扬的文字,对您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下面是我对您小说、对您思想境地的一点感受,希望与您交流。

生在一个战乱绵绵、人心冷漠的时代,注定造就了您的文笔。几乎您所有的小说的背景都在一个封建麻木的大环境下,这必定是您为了拯救群众麻木的心灵而刻意营造的吧!从您小说中流淌出来的,有《社戏》里飘散的温馨,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迸溅出的不满,有《孔乙己》里爆发出的悲哀,有《故乡》里流淌的悲凉。尤其是《故乡》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思绪随着回乡跌宕起伏。故乡的破坏引人回忆而不可得,终于在母亲的提醒里回忆起了美妙的故乡,然而事与愿违,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又将这一切无情击碎。离乡之际,“我”终于揭开了一切,向往新的生活!我认为这正是您小说的精髓之处,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初读有一种平静温馨之感,然而细读,仿佛棉中藏刺,让人体会到心得刺痛。封建观念和意识正在悄然腐蚀每一个人的心时,您却用笔,狠狠地将它们揭示出来。更可贵的,更令我敬佩的,却是小说温馨而复杂的结尾。如果失去了结尾,文章就过于消极颓废,而“走出新路”的结尾如同浓浓云雾中的一缕阳光,充满了新的希望。这让我仿佛一下子冲向天宇,在小说沉闷的回乡失望中解脱出来。这不仅是您的妙笔,更是您的思想境界。

当别人还在封建思想压迫下等待死亡的时候,您却挺身而出,为一个民族的苏醒而奋斗。我无法揣测您心里到底包容了多少。但至少,您早已把中华民族包容在心里。您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对未来启迪。您弃医从文,用心灵的制剂来唤醒一个个被麻醉的人。您虽然饱经风霜、苦难,却依然追随光明、追随未来。您化身为一名战士,用笔作机枪,向意识上的敌人开枪。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唤醒,您用特殊的人格魅力,开辟了新的道路,来拯救民族。我将永远崇敬您,为您的小说,为您的人格和思想。

此致

敬礼

  xx

  20xx年10月29日

给鲁迅的一封信14

尊敬的鲁迅先生:

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昨夜我破天荒地梦见了你。第二天醒来,回忆梦境,纵观现在社会现实,有几句话想与地下的你说说。

你是我读着你的文章长大的(或者说是读你的文章了解你一生的),我是读着你的文章长大的。从童年的《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到少年的《社戏》,你的童年是那样的充满乐趣。但从13岁起,你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你便开始和社会有了接触,亲自尝受人世的辛酸了。之后,你便走上了时代的浪尖,创作了骇世惊人的一部部小说、散文、杂文。整整影响了一代文人。

那个特殊的年代,铸造了特殊的你,虽然你没有手拿刀枪在前沿阵地上冲锋,但敌人却因的一篇篇犀利文章而闻风丧胆,因此,你手中的笔,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刃。有人说: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什么时候时弊消亡了,鲁迅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现实针对性,仅存留其历史文献价值。

果真如此,事隔70多年后,你及你的文章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当然了,在歌舞旌平的年代,谁又会惦记起一个穷酸的文人呢?

古今大小人物,被影视剧作家们拍了又翻拍,演绎了又演绎,唯有你笔下的闰土、阿Q、祥林嫂及你,却很少在银屏上露脸(或者说没有),是这些题材太单调而无人出资,可是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认得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的。是你的才华太高无人敢动,还是文人相文人相轻,我用你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中国人的。”这当真是文人的悲哀么。

因此,我就想,当初你为何弃医从文?

当医生多好:没病看有病,小病看成大病,小病小红包,大病大红包。吃香着呢。从文也罢,却要写些剔骨的词,让当局政府到处追究你,像林语堂、琼瑶他们多好:一部《京华烟云》拍成了44集的电视剧,火得不得了;一部《情深深雨蒙蒙》让半个中国的少男少女们哭红了眼睛。

我不敢妄加评论你,因为我读你的文章太少。你在印象中永远是“活着的战士”。而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手中常夹一支吕宋烟的,就是真实的你。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时间

给鲁迅的一封信15

鲁迅先生:

你好!虽然您已逝世多年,但当我们学到您写的文章时,我不禁又想起了您。当我读完您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我不由得大为感叹。那些原来枯燥乏味的事情,怎么到了您的笔下就变得栩栩如生,生龙活虎了?仿佛那些静止的事物,只要到了您的笔下,读起来就会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流连忘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了您在百草园的那些乐趣。

我甚至有点羡慕您,可以吃到那些美味的“小珊瑚球”,可以在泥墙根一带见到那么多昆虫的生活场景。和我们现在的城市生活比起来,那简直有趣极了!我读过您的一句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是啊,当别人在午后慢慢地享用咖啡时,您在干什么,当然是在工作。您的“大文豪”这个荣誉称号不是白得的,在这个荣誉称号的背后不知付出的心血有多少,其中的酸甜苦辣谁能体会!鲁迅先生,当我看到您的遗像时我不知不觉流下了两行热泪。您的面容是那么憔悴,那么干瘦。但我还是在您的双眼里看到光芒,一束灿烂的光芒。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真伟大!

《给鲁迅的一封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