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亲恩散文
念亲恩散文1时光匆匆,岁月苍老了父母的容颜,
可岁月苍老不了我心头对父母的爱。
父母都老了,可在我心里美丽依然。
逝去的岁月,不老的时光,
轻剪一段段美丽的旧时光,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写一稿心香絮语,感念亲恩。
---题记
一、轻踩旧时光,忆念母亲的歌谣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小时候,听着这首歌谣,心里就无限地向往歌中的情景。月亮下面,围坐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的“姐公”(家乡话外公)去逝得早,我“姐婆”(家乡话外婆)养育有三女,我妈妈是最小的一个女儿,也是家中最漂亮的女儿。据妈妈说,我本来有个舅舅,可在那年那月,病了一场,又营养不良,加之吃了无良郎中开的药方子,起了反作用了,小小年纪,硬是没撑过来,哎,我可怜的舅舅哦,时也,命也,能去怪谁呢?后来,两个大姨妈都嫁人了,家中的日子更艰难了。我妈妈是个勤学乖巧的孩子,打小就谆听她父亲我的外公的教导,说女孩儿要知书识字通晓数学,以后就能自己分辨是非,没人能欺骗你了。我的母亲,自从外公去逝后,就和外婆相依为命,小小年纪,也知道种菜卖来帮补家用。依靠到村里开一纸证明获得免费上学的资格,跟着她的堂哥们,硬是断断续续地读到了初二。直到遇见我父亲,命运之神似乎又开了个玩笑,也中断了我母亲的求学之路。年青时候的父亲,是个温文雅尔的读书人,也是因为家中贫困,才中途辍学。那时父亲在蓝口竹木场工作,认识了我的堂舅舅。我母亲梳着两条乌黑的大辫子,花样的年华衬着花样的脸蛋,白皙水嫩的母亲,就这样攻陷了我父亲心里的城墙。我的父亲,那时跟舅公很能聊,舅公也是读书人,自然很喜欢我的父亲,于是,由我的舅公作主,把年纪青青,还做着学生梦的妈妈,许给了我的父亲。我妈妈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我的母亲的心愿是此生陪伴我的“姐婆”的,她要是嫁人了,留下我孤苦的“姐婆”一人,跟前没个人照应着,可怎么办哪。父亲那时对母亲说,待她嫁过来后,他可以供妈妈上学,或接上“姐婆”一起照顾。尽管,妈妈不怎么同意,但我的舅公却态度强硬,说,“像阿华这样知书识墨的人,你不嫁,将来要嫁什么人哪,后悔就迟了。”母亲抵不过她叔叔的安排,就这样嫁给我的父亲了。
母亲出嫁那天,最疼她的堂哥亲自送嫁。我的母亲还带着她的书本,梦想着有天还能上学堂。可天真的她怎么不想想,如果真有条件,爱啃书的父亲,怎么能不去上学呢?嘻嘻,我的傻妈妈哟,给骗了吧。后来,生了大姐,更别提了,读书上学,永远是妈妈的一个遥远的美梦了。
晚年的“姐婆”在三个女儿都嫁人家后,可想而知,有多落寞清凉了。在我有记忆以来,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带上我们兄妹几个,捎上捆柴火,再带点好吃的东西,还有纸盒香烟(以前的人大多抽烟丝)去看望“姐婆”。
记得那时,小时候的我们跟着妈妈去我的“姐婆”(外婆)家,要走过田野山村,还要摆渡过江。同饮东江水,我们在柳城镇,我的“姐婆”家在蓝口镇,因为那时的交通不发达,不是十分远的,一般都是以步代舟车。更何况,那是个艰苦的年代,能省就省了。走亲戚,在童年时,是最快乐的事,其实也是为了能玩有吃。所以,小时的我,也十分地健步,走路去“姐婆”家成为我童年时记忆最深,也是最乐的事情之一。
记忆中,妈妈总是用那条绣着牡丹花样活泼天真字样的红背带背着小妹,我和姐姐哥哥则是自己步行走路去外婆家的,年青时候的妈妈,很爱唱歌。童年时候的我,跟着母亲走亲戚,去外婆家的路上,妈妈就经常唱着这首《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那时小小的我,满心的欢喜,一蹦三跳的走在前头。一路上,田径上不知名的小草花儿似乎也感知着我的快乐,在随风轻轻地舞蹈。我天真高兴地对小草花说:“小花,小花,我带你去看我的姐婆吧。”于是,一个手采一束野花的小女孩儿,跟着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听妈妈唱着快乐的歌谣,手舞足蹈地,不知疲倦地走过山野田径,摆渡过江,去看望我们亲爱的“姐婆”。
听着鸟儿的欢叫,走过这个山坳,前面就是涛涛的东江水,在那渡口,总是有一艘渡船待在那,或在河的对面,来往于东江上送迎过渡的客人。我们这时顿觉脚步轻快了,雀跃不已,像只快乐的小麻雀吱喳欢跳着。只等坐船过江,因为一到河对面,再走一会儿河段路,转过那山坳就到“姐婆”家了。
我们的到来,是“姐婆”最为高兴的事。当初嫁掉的小女儿回娘家,现在是一家六口人了,探亲队伍真是壮观啊。记得我的父亲曾骄傲地对我说过,“我可是阿妈,你们的姐婆是最疼爱的小女婿。”但在我的记忆里,“姐婆”是最疼我哥哥的,因为每次去看望外婆,总是锅里有蒸熟了的红鸡蛋在等着馋嘴的我们,“姐婆”总是拿大的那个趁我们小的不注意先给了我哥哥了。哎,应是爱的转移吧,我的那个可怜的小舅舅,没养育成人,打小夭折的原因,所以是对哥哥有所偏爱了。现在忆起,我们姐妹是不会怪她老人家的,对“姐婆”,内心反而有一种难言的怜惜。更何况,不是都有吃的么。我的“姐婆”,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一位善良,勤劳,疼爱子孙的老人。她的这一生,在我的母亲内心深处永远是个疼痛,因为外婆暮年之时,身边没有人照顾。我的父亲是个孝子,可家中也有我的老祖母,一个和我外婆一样苦命的女人,年纪青青地,我的祖父也早早地过逝了,守着儿子过着清苦的日子呢。在老人的心里,我外婆是深深地懂得我的父亲的,所以从不怪罪我的父亲,也不为难我的母亲。她的小女儿,我的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抽时间带着小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二、母爱如暖流,轻轻流淌在心间
都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是最难缠的。这话一点不假。可我的母亲用她大半生经验向我言传身教,生动地阐述了婆媳之间的微妙关系。
我的母亲,是家中老小,深得我外祖的宠爱。自从嫁到夫家,也是很努力地学为人妻,为人媳。话说当年,我的母亲嫁给我父亲才19岁,花样的年华,自己也还是稚气未消呢。可没曾想过,做儿媳和做女儿有什么不同。反正对老人,也是极其尊重的。对我的祖母,也像是和对自己的母亲似的侍奉着。
祖母是知书识墨的人,以前也是外曾祖手上的掌上明珠,深得宠爱,又是长女,在家中兄弟姐妹中更是佼佼者,也是极受弟妹们的敬重的。我的祖母是个读四书五经长大的人,传统的教育,三从四德在老一辈的女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疑地,对儿媳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
所以,年青的母亲,爱唱歌的母亲,还做着学生美梦的母亲。甚至在生了我大姐后还玩踢键子的母亲,这在祖母的眼里,都是极为好笑的事情,认为母亲应该学会角色转换了。祖母喜欢的是戏剧,而母亲是读新中国的诗书长大的,唱的是歌颂祖国之类的新歌。总之,祖母有祖母的理由,母亲有母 ……此处隐藏8902个字……了,也懂事了。知道了做母亲的辛苦,拉扯儿女们的不容易。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母亲笑了,我哭了。
小鸟的出巢美丽于母亲的白发,每一根都牵我的手湿我的心;是父亲徘徊在家的门口,不多言语的牵挂。小孩有着小鸟一样美丽的翅膀和梦想,有一天,他会飞了,在空荡的房间里独坐着年迈的母亲。
朋友,你现在一定过得好吧。有了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也有了一个温馨充满欢笑的家。别忘了,有空的时候,常回来陪陪母亲。陪她老人家多说说话。千万。
念亲恩散文9爸爸!妈妈!这是两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了,从刚出生,从刚呀呀学语,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是爸爸妈妈,我们说的第一个词也是爸爸妈妈。
我的爸爸妈妈和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一样,一样的平凡,一样伟大,但在这两个平凡人的身上,却有着平凡人所不具有的爱。
每一次来学校前,爸爸妈妈总是说:“在那里好好读书,在学校里要吃好,住好,不要想我们,我们在家会照顾自己,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生病,生病要赶快看医生,有什么要用的就打电话回来说,到了那里打个电话回来。”当我听到父母的这一番话时,都会一时哑然无声,真的,我当时都会有一点想哭的感觉,口中也变得词穷,我也只有回答:“好,好。”当我每次到达学校之后,都会马上打电话回家,我想这也许是我唯一的可以做的,唯一的可以报答父母的。——让他们少一份担心。
在学校里,我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所以,我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回家,打电话时,每次也都是爸妈在那一边说:“你在那里好吧!冷不冷,冷的话就多穿些衣服,晚上冷的话要不要送一床被过来,在那里一定要吃好,住好,不要病了,要照顾好自己,家里没事的,你不用担心,好好读书,要吃什么自己买,一定不要病了……。”每次通电话,我也只剩下说“好”的机会。因为每次打电话时,妈妈总是从头到尾的问我,我也只有在最后说:“你们也要照顾自己,注意身体。”如果在以前,我一定认为这是无聊的废话,但现在已经懂事的我才知道这是一种爱,一种父母对子女永不求回报,永远存在的爱。
回家后,等待着我的是一顿顿的美餐,每次回家父母都会杀一只鸡,问一下学习情况,问过得好不好,叫我在家多休息一下,多吃一点,在家什么事也不用做,简直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舒服,晚上我睡在床上回想一下时,父母可能一个月也舍不得吃一只鸡,但每一次我回来都会有,父母对自己是省吃俭用,但对自己的儿女却没有“舍不得”三个字。
要相信!父母对儿女的爱远不止这些,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便一天天衰老,想一下我们身上的什么不是父母给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永远是最真实的,最深沉的,也是最永久的。
父母,一个多么平凡的人啊!但在这个平凡人的身上却有着不平凡的对子女的深沉的爱!
念亲恩散文10很少写自己的亲人,因为我认为文字根本不能表达出亲情这神圣的情感,无论多么华丽的词藻,都不可能把亲情的珍贵描绘出来。今天提笔是因为这情感已经深入我的骨髓,心在告诉我必须表达一些东西了。
我出生在云贵高原边陲的一个小山沟里,很小的时候,因为贫穷的家已经不能再贫了,父母为了我和妹妹读书,背井离乡南下广东成了千千万万的打工大军的两名成员。我爷爷奶奶早逝,外公外婆就是那时候来到了我家同我和妹妹生活在一起。
12岁的我那时候已经稍微懂事了,可妹妹才6岁,每到傍晚夜幕降临就会跑到家旁边的田埂上哭要妈妈,外婆每到那时候是最心急的时候,很多时候她去哄妹妹,会变戏法似的从她的兜里拿出一些糖果或者一个鸡蛋来给妹妹吃。在那段童年的岁月里,妹妹因为外婆的疼爱度过了妈妈不在身边的孤单日子。
我读初中了,外婆经常会在我耳边絮叨:要好好读书,不要顽皮,尊师重道,要学会忍让,吃亏是福。那时候会觉得外婆说的是唠叨话,但是一件事让我明白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的外婆说的是那么的正确:学校举行一场篮球赛,我们班和另一个班打,我凭借着身高的优势在球场上横冲直闯,当我准备在篮下上篮的时候,对方一个不是很高的队员给了我一个盖帽,还很嚣张的扫了我一眼,我很郁闷,觉得很扫面子,仇恨的种子在心里发芽。终于在星期五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几个同学把那人打进了医院,爸爸从广东回来陪了几百块钱的医药费,看着爸爸无奈的眼神,想起外婆的絮叨,我心如刀割。这件事也让我彻底的改变了往日张狂的性格。
读高中的时候,去了离家58公里的县城读书,离家太远,一个月就能回去4天。每次回去,外婆都会将好多好吃的零食和肉食留给我吃,那时候在乡下读小学的妹妹会偷偷的告诉我:每次有好吃的,外婆都给她吃一点,外婆和外公一点都不吃,告诉她说,等我回来我们再一起吃。很多时候我就会说外婆:"我在外面有吃的,你们有好吃的就自己吃了,不要老留着等我回来。”外婆就会回答:“孙子啊,外婆在这里也有吃的,这东西就是昨天才得到的,还没有来得及吃完类。”每每听完我都会心情沉重的想落泪。每次回学校的时候外婆都会老规矩——絮叨。
大学后,离家更远了,去了省城,离家6百公里,一年就寒暑假回家,妹妹也到县城来读书了,就两个老人在家,我家中的6亩地都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可以想象得到他们每天披星戴月忙碌的身影。每年过年外婆都会杀上两头大肥猪过年,他们自己吃的很少,大部分炕成腊肉后都会请求那些回来过年的亲戚朋友给我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和舅舅他们带过去,妈妈每次打电话回来告诉外婆他们外面有吃的,叫外婆他们自己多吃点,外婆都会告诉他们,外面的哪里有自己家的好吃。
现在我回到了自己的县城工作,外公外婆也回了自己家中,中秋节的时候我和都高三的妹妹一起回外婆家过中秋节,外婆像个孩子一样,高兴的不得了,现在正是收稻谷的时候,早上我打电话给外婆说回去过节,她吃完早餐就忙里忙外的布置起来,田里的稻谷都不去收了,就在家里等着我们,见到我们的到来她急忙招呼表妹去给我们舀水洗脸,告诉我们外公喝喜酒去了,晚餐自然由我来做,吃饭的时候一个劲的要我的表弟表妹多吃点,说是大哥做的菜,很好吃的。第二天早上,我们正在吃早餐,外公回来了,他一见到外公就告诉外公:孙子给你买了好多好吃的,可惜你没有吃到哦,有猪肉,还有从县城买来的煮熟的鸭肉,月饼,葡萄。现在还给你留了一碗肉放在另一张桌子上。
吃完早餐我和妹妹要回县城了,外婆的家在很高的山上,我和妹妹往山下走的时候,外婆一直在后面远远的跟着,我依稀从她的眼里看见了对我们的不舍,我一直叫她不要送了,她就停在了一个视野宽阔的地方目送着我们下山,妹妹告诉我说,哥哥,每次我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外婆都会站在那里看我。那一刻我流泪了,那浓浓的亲情将我包围着,久久不散。
现在外婆脸上的皱纹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前额越积越多,那原本单薄是身躯现在越加佝偻,那满头的银发就是外婆辛劳一生的见证。外婆一共哺育了5个儿女,辛劳一生还没有享受过,现在还要照顾我两个舅舅的4个儿女。
每每想起外婆,联系到自己现在的情况,真的很是惭愧,不能常回去看看她,忙碌是生活已经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每每自己工作生活压抑之时,我会想起外婆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想起她的谆谆教诲。现在外婆一天天老了,我每天在心里为她祈祷,希望她身体健康。
文档为doc格式